Apple Music 百大最佳專輯

@@artist_name@@《@@album_name@@》的專輯封面。

Back to Black

Amy Winehouse

8

以復古騷靈樂結合幽默與直率,包裹令人心碎的動人旋律。

製作人 Mark Ronson 還記得 Amy Winehouse 將《Back to Black》的歌詞拿給他的事。當時是 2006 年初,兩人合作的第一日。Mark Ronson 在紐約的錄音室給 Amy Winehouse 一部便攜式 CD 機,裡面有這首歌的鋼琴音軌,Amy Winehouse 便到房間後面花了約一小時填詞。然後,她帶著一篇既悲淒又滑稽、還浪漫得無可救藥的傑作回來。不過副歌一度令 Mark Ronson 大皺眉頭,因為它根本不押韻:「我們只用言語說再見,我死了一千次」(We only said goodbye in words, I died a hundred times)。Mark Ronson 要求 Amy Winehouse 修改歌詞,而她只是面無表情地看著他:歌詞就是這樣,她不知道要怎麼改。

《Back to Black》的動人之處在於 Amy Winehouse 一直努力穿透自己的痛苦,不是壓抑它,而是將它重重包裹在荊棘之中,令人無法觸及其內核。專輯很顯然受到騷靈樂的影響:《Rehab》、《Tears Dry On Their Own》中 Motown 風格的銅管樂、60 年代女子組合式的浪漫情歌《Back to Black》、《You Know I'm No Good》自然和諧的編曲,很大程度要歸功於布魯克林樂隊 The Dap-Kings。

但 Amy Winehouse 的音樂風格,無論是舞台呈現,抑或其磁性的唱腔,才是她的音樂與眾不同的關鍵。向舊日情懷致敬的同時,她仍是那個忠實做自己、愛說廢話自嘲的千禧世代。早在新一代學會透過諷刺、迷因和假正經的宿命論發洩怒火的多年之前,我們便已有了 Amy Winehouse,她的率性歌詞超乎想像得直接,《Back to Black》的銅管伴奏更吸引了懷舊騷靈和爵士樂迷,不過它的態度其實更接近 Rap 音樂。是的,她很幽默,但她亦非常認真。

「她是神一樣的存在。她不是女神,她就是神。她不是王后,她是國王。這就是 Amy Winehouse 給我的感覺。」

Billie Eilish